专业号

自然资源遗产 绿色生态明珠

——延安天然林资源概况

 

延安南部的天然林区,是陕北及关中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与秦岭林区一起被誉为陕西的两叶肺。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装扮山川大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延安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大自然恩赐于黄土高原腹地的生态明珠。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这片天然林,在开展观光、体验和探秘等森林旅游活动的同时,不断增强森林认知和生态环保意识,本文就其基本情况、分布状况、森林起源、植被带谱、区系特征、演替规律、景观特点及功能效益八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黄龙山大岭天然林区

一、基本情况

延安天然林区位置在市域西南,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土石低山为主,气候属大陆性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500-65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均无霜期170天,平均气温9.2℃。天然林总面积为1893万亩,占全市有林地总面积75.1%,活立木蓄积量为6611.2万立方米,占全市总林木蓄积量88.4%。有木本植物474种,其中乔木175种,灌木299种。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原麝、褐马鸡、金雕等8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危害森林植被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森林火灾、晚霜冻、雪灾、雹灾等;动物危害有野猪、狍子、草兔和鼢鼠类等;虫害有红脂大小蠹、松毛虫、松梢螟、松针卷叶蛾、叶蜂、天牛类等;病害以各类心腐病、侧柏枯梢病、杨树黑叶病等为主。天然林区设有市直四大国有林业局(劳山、桥北、桥山和黄龙山),共设国有林场53个,占全市总数的84.1%。其中四大局下辖31个,县区林业局管辖22个(黄龙2个、宜川6个、洛川1个、富县2个、宝塔区4个、安塞2个、志丹4个、延长1个)建有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1个、省级以下2个。

二、 分布状况

延安天然林区最北分布界为北纬36°38′线附近,自志丹县旦八镇至安塞县高桥镇由西向东,至延安市区后转向东南方向,经延长县郑庄镇、宜川县云岩镇和秋林乡,最后到黄河河谷。范围包括志丹县东南部、安塞县西南部、宝塔区南部(城区以南)、宜川县西南部、甘泉、富县、洛川、黄陵、黄龙五县全境。天然林植被主要依桥山山脉和梁山山脉分布,中间被洛河河谷和南部的富县、洛川、黄陵三县塬区分割开来,形成桥山和梁山两大林区。(参见延安市森林资源分布图)

1、桥山林区。范围包括志丹、甘泉两县洛河西南,富县、黄陵两县洛河以西区域,沿桥山山脉分布。桥山山脉位于陕北西部,属六盘山南向支脉,在陕甘交界处称为子午岭,至黄陵和宜君县境称桥山,系泾河、北洛河的分水岭。该林区在黄陵县境内习惯上称桥山林区,黄陵以北则称为子午岭林区。森林植被发育和保存最好的地段,位于黄陵县东南部,包括桥山林业局双龙、柳牙、腰坪和建庄林场所辖林区。

2、梁山林区。范围包括志丹县洛河以北、安塞县西川河以南、宝塔区南部、甘泉县洛河以东、富县和洛川东北部、宜川西部和南部、黄龙县几乎全境,沿梁山山脉分布。梁山山脉系六盘山东向支脉在陕西境内的南支(北支为横山山脉),向东南经志丹、安塞、宝塔区、甘泉,沿洛河向南经富县、洛川、黄龙,向东南经澄城、河阳、韩城到达黄河西岸,中段称劳山,南段称黄龙山,统称梁山山脉,为延河、洛河的分水岭。该林区在宜川县城以南(包括黄龙县全境)习惯上称为黄龙山林区,以北则称为劳山林区。森林植被发育和保存最好的地段位于黄龙县西北部及东南部,包括黄龙山林业局官庄、小寺庄、瓦子街、蔡家川林场,洛川县厢寺川林场,以及黄龙县白马滩林场辖区。

三、森林起源

根据古地质研究资料,中生代二叠纪(距今2.865亿年-2.48年)时期,大陆板块还连在一起,延安所在欧亚大陆仍在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湿润气候。经过三叠纪和侏罗纪(距今2.48亿年-1.44亿年)的大陆漂移,到了白垩纪(距今1.44亿年-6500万年)大多数大陆分隔开来,恐龙在本期结束时灭绝,延安地区随着欧亚大陆的北移,气候开始变冷。到了新生代第三纪(距今6500-200万年)已经变为亚热带气候,以后更加变冷变干,被子植物大规模出现并多样化,成为在森林中占优势的组成成分。自新生代第四纪(距今200万年-今)起黄土开始沉积,黄土高原逐渐形成,期间地球经历了一次大冰川期和四个小的间冰期,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类不断进化发展,人类逐步进化成型,生物界进化到现代面貌,残遗树种在黄土层上也已经发展为森林。由于大陆北移,加之第四纪冰期的作用,喜热植物随之南迁,或改变其特性适应环境,如银杏、水杉等就是晚二叠纪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相对耐寒的植物也就是温带植物代替了热带植物,现有树种大多是当时的残遗者。

人文历史时期开始于5000年前,那时延安地区的主要河谷水系、山脉梁峁、黄土残塬等地形地貌已基本接近现今状况。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5000-3000年)遗址在陕西出现最多,其中北洛河流域以桥山为中心,是黄帝部落的发祥地,人类狩猎、耕作活动频繁。自秦汉、隋唐一直到晚清,延安南部都是重要的农耕区及军事要地,随着朝代更替,人口变化幅度较大,王朝政权稳定人口迅速增长,战乱之后人口锐减。延安地域森林植被多次破坏,又反复萌生,形成了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现在到天然林区去,在沟台和山坡农田整治痕迹较多,古村落遗址随处可见,石窟寺庙遗存也较为密集,著名的秦直道遗址就隐藏在桥山林区茫茫林海之中,其它如古城、烽火台等军事设施遗迹也很多。

天然林覆盖范围,主要围绕桥山和梁山两大山脉主脊增减变化。靠近山脉主脊,海拔相对较高,地形陡峭、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不适宜人居,农耕条件也差,在历史上人口较多时期,沿两大山脉主脊土石山区和陡峭地段仍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天然植被,是现有森林植被的种源库。最近一次最大规模的森林植被恢复,发生在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以后。由于战乱和瘟疫,当地居民急剧减少,大量耕地荒芜,主脊附近的天然林植被逐步繁衍扩展开来,至今已经历了约150年的自然演替历程。期间又经历了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五十年代的“大炼钢铁”以及1999年以前的采伐活动等短时轻度破坏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启动了天然了保护工程,延安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实行了严厉的封山禁牧政策,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措施,南部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近十几年来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扩大较快,森林群落演替加速。如青兰高速富县南出口至厢寺川服务区路段沿线南坡、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富县和甘泉境内沿线山坡,连绵不断分布的林龄约15年左右的山杨同龄幼林,就是在原撂荒地、灌丛地及荒山荒坡等地类上自然恢复森林植被的生动实例。近年来,天然林区其他区域,此种现象也很普遍。

延安天然乔木林以栎类为主,面积为995.98万亩,占天然乔木林面积64.6%,其次是油松,面积为125.48万亩,占天然乔木林面积的8.1%,其他依次为桦类、杨类、侧柏、硬阔、软阔和漆树等,占比较少。

北纬36°30′线,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的黄土高原森林带北缘,再往北则是森林草原和草原带。我市天然林西部北界已经延伸到到北纬36°35′附近,但最东部的北界却在宜川县城以南,约北纬36°05′附近,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倒三角形”无天然林分布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东部黄河峡谷较深,特殊的地形造成干旱和高温小气候,加之土壤侵蚀严重,森林植被难以繁育恢复。另一个是宜川东北部、延长大部乃至延川东南部,地形主要以黄土残塬为主,如宜川的高柏塬、云岩塬以及延长的雷池等残塬分布集中连片,长期以来都是适宜农耕的区域,现在该区是所属两县的苹果主产区,正说明了其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优越性。由于农耕生产活动始终频繁,就没给森林植被留下繁育恢复的机会。

另外,桥山和梁山两条山脉中间的洛河干流和南部原区是延安最宜于农耕的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类历史上农作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至今仍是主要农耕区域,森林植被始终也没有繁衍恢复起来。

上述两个区域虽没有天然林分布,近代苹果、红枣、核桃及花椒等经济林发展较快。全市苹果面积达已到350万亩,红枣、核桃、花椒三大干杂果达到120万亩,经济林面积远远大于农作物种植面积。经济林产业在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作用。

 

黄龙山天然油松纯林

四、 植被带谱

延安天然植被分布受海拔影响不大,垂直带谱不明显。植被带谱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随着气温和降水由南到北逐步降低和减少,森林植被覆盖和林分质量逐步变差,物种资源也梯次减少。根据气温、降水及植被等因素,延安天然植被都处于国内专家公认的森林带内,根据气候和物种差异,又可划分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和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个亚带。(参见延安市森林资源分布图)

1、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位置在天然林区最南部,范围大致包括黄陵西部、洛川东北部、宜川南部及黄龙县全境等区域。该带森林植被发育时间较长(约160-300年以上),森林群落演替序列较高,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油松针叶林占比较大,我市天然油松林绝大部分分布于该区域。顶级植物群落为松栎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

成林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白皮松、辽东栎、槲栎、蒙古栎、麻栎、槲树、漆树、茶条槭、尖萼梣(白心树)、五角枫、青榨槭、山核桃、少脉椴、北京丁香等,山杨、白桦、小叶杨等先锋树种在成林树种中占比重明显减小。灌木主要有荆条、黄刺玫、栒子、绣线菊、连翘、黄栌、木姜子、胡颓子、黄栌、红柄白鹃梅等。该区特有种如柿树、栓皮栎、稠李、黄连木、黑蕊猕猴桃、葛藤、五味子、独角莲等,大部分属于喜热植物,仅分布于该区最南部,如宜川的集义和寿峰,黄龙的柏峪和白马滩,黄陵的腰坪和双龙等乡镇,属于亚热带植物北㓎现象,尤其以白马滩的植物最复杂,几乎与秦岭北坡中海拔地段植物种类相当。

主要乔木群落有松栎混交林、辽东栎林、麻栎林、白桦林、山杨林、油松林、侧柏林、白桦辽东栎混交林、阴性阔杂混交林(山核桃、漆树、五角枫、尖萼梣及少脉椴等)。主要灌木群落有栒子-金银忍冬群落、黄栌-红柄白鹃梅群落、黄刺玫-荆条群落、连翘-黄刺玫群落、榛子群落、虎榛子群落、胡枝子群落等。

2、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该带原有天然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加之向北降雨逐渐减少、气温更加降低,属于北温带森林类型带向草原类型带的过度区域,森林植被恢复期较短(超不过160年),且植物群落演替较慢,植物种类较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明显减少。该带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天然乔木山杨、白桦、辽东栎为主要建群种,温性针叶树以侧柏为主,油松很少天然分布(主要为人工林)。还有槲栎、蒙古栎、茶条槭、细裂槭(驼蒿)、山荆子、华北丁香、榆、尖萼梣、杜梨、山杏、臭椿等也分布较多。麻栎、五角枫、山核桃、少脉椴、漆树等则分布较少。灌木树种主要有沙棘、狼牙刺、小叶锦鸡儿、紫丁香、荆条、华北绣线菊、栒子、胡颓子、酸枣等。

主要乔木群落有山杨林、白桦林、白桦栎类混交林、辽东栎林、侧柏林、小叶杨林、阴性阔杂林等。先锋树种群落如山杨、白桦、沙棘等占比较大,天然油松林和松栎混交林极少。桥北林区有油松的变种柴松纯林及栎类混交林,但面积不大,仅6千亩左右。主要灌木群落有狼牙刺群落、狼牙刺-酸枣群落、黄刺玫-绣线菊群落、狼牙刺-荆条群落、栒子-胡颓子群落、沙棘群落、胡枝子群落、虎榛子群落等。

植被群落演替序列明显,从低级到高级群落都可见到,也有少部分群落达到演替顶级,但低级群落占比较大,如山杨、白桦纯林,沙棘灌木林等。北部志丹、安塞、宝塔和甘泉等天然林区,由于寒冷干旱影响,加之当地群众有放牧习惯,森林群落演替更加缓慢,大部分处于演替较低级序列,部分破坏严重区域甚至出现逆行演替现象。该区有蒙新系旱生植物㓎入,如柠条、达乌里芯芭、披针叶野决明、多裂骆驼蓬等等。

桥山林区天然松栎混交林

五、区系特征

延安天然林区种子植物究竟有多少种?因没有进行过深入、全面的科学考察,准确数量不详。但根据一些局部考察资料和专家论文资料来看,科数约在110-120个,属数约在460-500个,种数约有1100-1300余种。其中北温带分布种约占总种数的40 %左右,是本区植被的优势组成种,其次是世界分布种约占总种数的15%左右,泛热带分布种(喜热)及亚细亚分布种(耐寒、耐旱)占比较小。对苔藓植物进行的区系分析,其结果与种子植物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延安天然林区森林植被种类的北温带特征非常典型和明显。

通过分布类型分析,延安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四大特征:一是在地理上和发生形成上受多方面影响和渗透,区系成分丰富,呈现出多种成分汇集,相互渗透、交错混杂现象,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二是优势科、优势属、优势种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成分为主体,尤其又以北温带的华北成分为优势,故具有典型北温带性质,热带亚热带成分少。三是区系成分以北温带的华北成分为主,以世界广布成分占有一定比例,也有华中和黄土高原成分,亦有少量中亚(蒙新)旱生成分和唐古特成分。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四是水热分配南多北少,致使南北区系差异明显,南部有较多的华中成分渗入,中段较少,北段没有,北部则出现典型草原成分和旱生成分。总之,我市植被类型分布具有差异性、过渡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为人工促进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桥山林区天然栎类林分

六、演替规律

陕北黄土高原弃耕地,森林恢复演替的完整序列是:苔藓地衣(地盖)—猪毛蒿群落—铁杆蒿和茭蒿群落—黄背草群落、大油芒群落和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灌丛、黄蔷薇灌丛、沙棘灌丛和虎棒子灌丛—山杨林和白桦林—辽东栎林—松栎混交林。在有种源的前提下,自然演替序列可以缩短。也有依退耕地—狼牙刺灌丛、沙棘灌丛—山杨和白桦—辽东栎林—松栎混交林的演替序列。甚至有依弃耕地—小叶杨林—小叶杨、茶条槭和山荆子—辽东栎林的演替序列。如桥北林业局埝沟八卦寺小叶杨古树群,就是因清同治五年战乱以后(有白骨塔石记为证),在弃耕地上直接繁育起来的小叶杨纯林,树龄同为160年,目前小叶杨已经到了成过熟期,即将演替为辽东栎群落。如果加上人工点播和植苗造林、封山育林及飞播造林等促进措施,更能大大加快植被恢复时间,跨越群落演替初级序列阶段。换个角度看,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又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般来说,演替序列前期,为植物群落作用下土壤性的内因动态演替,后期是由群落内光强度减弱而引起的群落内因动态演替。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迅速恢复期(1-4年)、初级更替期(5-13年)、高级更替期(14-20年)和缓慢恢复期(20年以后)。在20年尺度以内诸多演替结果基本一致,20-40年时间段内,就产生差异,一种是仍以白羊草为主的草本群落,一种是以狼牙刺、白桦、山杨为主的灌木或乔木群落。决定差异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水分因子和种子资源因素,水分因子又决定于坡向、坡度、坡位。因此,在种源相同的情况下,沟道、阴坡、平缓地段森林植被恢复演替较快,阳坡、陡坡森林植被恢复要慢的多。这就是现在天然林区仍有一些陡荒坡存在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当初有适宜生长的林木种源,该地段也可以发育出森林。如在天然林区随处可见,极阳陡土坡和极阳陡石坡等地段上生长发育成林的侧柏群落,即是有力例证。

 

石质陡坡上的侧柏林

七、景观特点

延安天然林区南北跨度较大,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丰富,树种和林分结构复杂,地形地貌变化多端。故而森林景观丰富多彩,下面从四个角度做以介绍。

1、林相景观。林相,亦称“森林的外形”,或林层。一般是指林冠的层次,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也包括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较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则称为林相不良。延安天然林的典型林相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白皮松林、山杨林、白桦林、栎类林、小叶杨林、松栎混交林及耐阴阔叶混交林等9种类型。

油松林。主要分布在黄龙、黄陵两县境内,洛川厢寺川也有分布,桥北林区的柴松林属于油松的变种。树冠青绿、树干挺拔,给人以坚定有力、积极向上之感受。

侧柏林。多分布于天然林区极阳陡坡,尤其以黄帝陵古柏群规模最大、最古老、最美。树冠苍翠、树干鹤姿傲立,给人以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畏艰辛、逆境乐观的启示。

白皮松林。主要分布于宜川蟒头山、石台寺及黄龙瓦子街、柏峪等林区土石山坡。树冠翠绿、主干霜白,侧枝树皮如陆军迷彩服,给人以珍奇、神秘之感受。

山杨林。主要分布在天然林区边缘地段的阴坡、半阴坡。林相整齐划一,树叶嫩绿一片,春季初发叶时五彩斑斓。冬季落叶后树干霜白、林分密集挺拔,像排兵布阵,有生机勃勃之感。

白桦林。主要分布在林区阴坡,有时与其他阔叶林混交。树叶嫩绿、深秋金黄,树干雪白、小枝褐红,树体丛状生长、发散状分枝,层次明显,林相整体观感婀娜多姿。

栎类林。主要分布于林区核心地段山坡,阴坡多为辽东栎,阳坡多为蒙古栎、槲栎、麻栎等。栎类林处于森林群落演替较高序列,在延安天然林面积中占比较大。树叶浓绿叠翠、深秋层林尽染、树干粗壮有力、林层结构复杂、枯枝落叶较多,深入其中厚重感强烈。

小叶杨林。主要分布于沟道台地、溪水旁边,是延安乡土树种中为数不多的速生用材林树种,可以培育大径级优质木材。其林相整齐、干形通直、树体高大伟岸,犹如人之青春之美。

松栎混交林。主要分布于黄龙山和桥山林区核心地段,是暖温带森林群落演替的顶级序列,一般为块状混交,极少株间混交。外观此类林分,青绿与浅绿斑状交替,如同水墨画卷。入林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及幼树层次分明,物种十分丰富,枯枝落叶和腐植质层较厚。此类林分,犹如人之壮年之美。

耐阴阔杂林。主要分布于沟道上游小支沟内,生境阴湿、土层肥沃、植物种类复杂、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树叶大而密,林层较多,高大树木常见,林下透光较差,加之一般鲜有人深入其中,倍增幽静、神秘之感。

2、色叶景观。树叶主要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色素,平时叶绿素占比较多,树叶一般呈现绿色,而叶绿素很容易受温度变化而分解,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逐渐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就呈现黄色、褐色及红色,因而林木色叶大多出现在深秋之际。延安天然林区色叶景观树种比较丰富,主要以红、褐、黄为主色调。

 

宜川老虎梁黄栌红叶景观

红叶。以漆树科、槭树科及蔷薇科植物最多。漆树科的黄栌最红、最艳,核心分布区在黄龙县的白马滩和柏峪,宜川县老虎梁以及集义和寿丰等地。青麸杨(五倍子),叶色暗红,主要分布在天然林区沟道沿线坡面下部,分布范围较广。漆树虽然落叶较早,但也易出现黄红相间的色叶现象。蔷薇科的红柄白鹃梅,分布区域与黄栌基本一致,但宜川蟒头山分布最密集,其红叶与黄栌不相上下,只是稍暗一些,外形与黄栌极其相似,不看花果,难以区分。梨树、杜梨、山杏有时也是主要红叶树种。槭树科的茶条槭也主要表现红叶,但红度较差。卫矛科的栓翅卫矛,小灌木,在林下零星分布,但非常鲜红。

褐叶。以壳斗科的栎类为主,是延安广大天然林区色叶秋景的主力军,分布范围最广,几乎涵盖了全部天然林区。按辽东栎、蒙古栎、槲栎、槲树的次序,由黄褐色依次加重为红褐色。另外,杜梨、山杏有时受气候变化影响,也呈现褐色、红褐色。

黄叶。主要有槭树科的五角枫和青榨槭,胡桃科的核桃楸和山核桃,桦科的白桦,杨柳科的山杨等乔木树种。另外,还有卫矛科的南蛇藤等木质藤本。

3、花果景观。天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花果种类较多。下面就规模较大,能形成一定景观的介绍如下。

花景观。乔木山杏、灌木山桃,开白花,天然林区阳坡都有分布。灌木连翘,开黄花,南部县区山坡多有分布。它们的特点是集中连片,规模较大,开花较早,为天然林区初春一景。

乔木杜梨、山荆子(山定子),绿叶白花。灌木类,如紫丁香,绿叶紫花;文冠果(木瓜),花色白里透红花;狼牙刺,花色白里透紫;绣线菊,绿叶白花;黄刺玫,绿叶黄花。在沟道、坡面及塄坎多有分布,也有一定规模,为天然林区暮春一景。

乔木北京丁香(黑桦),绿叶白花。小乔木栾树,绿叶黄花。在沟道、山坡下部分布较多,为天然林区初夏一景。

灌木山梅花、太平花及绣球,绿叶白花。藤本小木通,花白色。在黄龙林区分布较多,桥山林区也有分布。灌木互叶醉鱼草,花紫红色。灌木铁线莲,花黄色。在各地林区边缘常见分布。皆为天然林区仲夏之景。

草本花景观,主要在夏末至深秋陆续呈现,花色、花型多样,或片状块状、或线状零散分布,异彩纷呈,景色诱人。以菊科最多,如狗娃花、阿尔泰狗娃花、马兰、紫菀、裸菀及各种野山菊等等。毛茛科的毛茛,在河道里大片分布,花色金黄灿烂。大火草,山坡小块状分布,花色粉红。千屈菜科的千屈菜,在河沟湿地,片状分布,常常形成一片红色花海。

果景观。天然林区林果种类丰富,深秋之际,林果成熟,一般呈现红、褐红、黄、黑等色。红色的乔木主要有山荆子、野山楂、丝棉木(月牙树)等。灌木类主要有金银忍冬、栒子、胡颓子(剪子)、小檗、欧梨等。褐红的主要有杜梨、楸子以及栾树的灯笼果。黄色主要有沙棘(引进种有红色果实)及藤本植物南蛇藤。黑色主要是鼠李科属的冻绿、老鸹眼等灌木。

丝棉木果

沙棘果

八、功能效益

过去人们认为森林对人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上。随着国家生态保护理念和政策的不断强化,以木材采伐为主的直接经济利用逐渐减少,转而以森林提供的观光、体验和养生等生态产品利用为主,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际上已经很难区分。

1、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消减噪声、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延安属于国家区划的黄河中游重点水源涵养防护林区,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面就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五个方面简要作以介绍。

固碳释氧,据推算,截止2016年底延安天然林总蓄积为6611.2万立方米,根据辽宁农学院对辽宁东部林区森林固碳释氧量计算方法估算(保守值),总固定二氧化碳量为1.28亿吨、总释氧量0.94亿吨,其中2016年固定二氧化碳351.34万吨、释放氧气256.53万吨。

阻止粉尘,树木是空气的天然滤尘器,森林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滞、过滤和吸附作用,从而减轻大气的污染。髙大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75倍,因此树木吸滞粉尘的能力是很强的。

涵养水源,森林通过四个层次涵养水分,即林冠截留,森林下层灌木与草本截留,森林凋落物层截持,根系及腐植质改善提高土壤对水分渗吸作用。根据研究,每亩森林平均每年可涵养水分20吨,延安天然林1893万亩,每年可涵养水分3.786亿吨。

保持水土,既然森林具有上述四个层次涵养水分的能力,也就可以有效减少流量,降低流速,减轻对土壤的冲刷,对坡面径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结构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90%以上。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由于森林植被覆盖率比以前有较大高,主要河流基本没有出现警戒水位,有效降低了洪灾危害。

调节气候,林区能形成特殊的气候,同时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也有较大影响。森林对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及雨量可起调节作用,因而影响气候。森林能降低每日最高温度,而提高每日最低温度,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林内相对湿度要比林外高,树木越高,则树叶的蒸腾面积越大,它的相对湿度亦越高。森林能减低地表风速,提高相对湿度,林地的枯枝败叶能阻碍土壤蒸发,光秃的土地比林地水分蒸发要大五倍。在条件相同地区,森林地区比无林地区降水量一般要大20%至30%。森林地区比较多雾,树枝和树叶的点滴降水,每次约有1-2毫米,以1年来计算,水量也是可观的。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延安天然林区植被类型分布,具有差异性、过渡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特征,以植物为依托的动物及微生物也相应地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其物种在遗传方面也就比其他地区更易产生变异和差异,遗传多样性也更加丰富。据调查,处于生物链金字塔顶级的猛兽猛禽,如金钱豹、金雕、秃鹫等在天然林区已经形成较大种群,并非外来个体偶然闯入,供其捕食的食草动物及食草动物赖以生存的植物、微生物种群数量必定更加庞大,因而物种多样性也比较丰富。由于天然林地域分布南北、东西跨度较大,地形沟、峁、墚、台、坡等变化复杂,加之森林群落演替序列完备,即从低级、中级、高级、直到顶级的森林群落都有大量存在,因而生态系统多样性也比较显著。森林景观前面已述,足见景观多样性水平也较高。

2、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我们对森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林副产品资源利用三个方面。

(1)森林旅游。延安天然林区森林旅游总面积达到56万亩,建有各级别森林公园7个。目前延安在天然林区开展的森林旅游主要有森林观光、森林体验和森林探险。森林观光景区和线路主要有黄龙圪台、大岭至柏峪白、马滩天然林及红叶景观,黄陵飞龙岭至轩辕养生谷森林景观,劳山国家公园天然次生林景观,桥北子午岭省级森林公园天然次生林景观,宝塔区南泥湾天然次生林景观,宜川老虎梁至集义红叶景观,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皮松及红叶景观,洛川厢寺川森林公园天然林景观等。森林体验基地主要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基地”,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中小学森林生态体验基地”,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少年森林体验科普教育基地”,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瓦子街景区“森林漫步及森林体验基地”等。森林探险基地有桥北子午岭省级森林公园秦直道森林探秘基地、宜川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探险基地。

2016年5月,市林业局和市旅游局联合命名授牌了森林生态旅游十大基地。其中,森林体验基地4个、森林养生基地4个、森林探险基地2个。并推出8条森林生态旅游自驾游线路,建设自驾游休息站“森林人家”10个。

(2)森林康养。森林康养是个新概念,是从森林体验中衍生出来的“新业态”,过去也有人把它归结到森林旅游的范畴。近年来才从国外引进到我国,但发展势头很迅猛,已成为森林旅游界的时髦话题。国内已经建成、且运行良好的森林康养基地并不多,主要在四川、北京两地。我市虽然也命名了4个森林养生基地,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养生项目开设等方面都很不健全,运营管理水平也很低级、粗放,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森林康养是指人类在森林内的一种经常性的健康养生状态和行为。就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安全生态有机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辅助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生命衰老为目的的系列经常性健康行为方式与活动的统称。

油松、侧柏等针叶树种林分,是良好的森林康养林。根据专家研究,树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分泌一种被称为芬多精的化合物,具有杀菌、抗霉、驱虫等功能作用,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健康非常有益。针叶树芬多精的分泌量较阔叶树要大得多,这也是针叶林枯枝落叶腐植质化过程慢于阔叶林的原因之一。在针叶树中侧柏最多、油松次之。所以,走进森林去养生,首选应是侧柏林,其次是油松林。延安天然林区油松、侧柏林分布范围较大,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事业优厚的资源禀赋。如黄帝陵古柏群,不仅侧柏林分发育时间长,旅游设施条件也好,还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延安森林养生首选地。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轩辕养生谷的“千米松廊”,不仅是油松针叶纯林林,而且地处沟道,环境湿润,负氧离子含量较高,也是森林养生佳境。黄龙山林业局官庄林场辖区,油松纯林范围较大,是建立大规模森林养生基地的理想区域。另外还有宜川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皮松林分、桥北林业局柴松林分等,也是理想的森林养生去处。

对于阔叶林分,在阳光较强的情况下也具有养生作用,芬多精浓度尽管不多,但负氧离子浓度比较高。阴天或太阳落山后,不宜进入森林去养生。因树木光合作用已经停止,植物不再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较强,反而以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为主。同时,阔叶树枯枝落叶腐植质化过程较快,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甲烷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会释放少量放射性物质氡,在负氧离子浓度降低的情况下,这些有害气体浓度可能变的很高,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3)林副产品资源利用。延安可利用的林副产品资源主要包括药用、食用植物及蜜源植物。

药用植物。天然林区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0余种。解表药有防风、草麻黄、葛、北柴胡及牛蒡等。清热药有漏芦、地丁、酸浆、蒲公英、茵陈蒿、黄芩、金丝桃、夏枯草、地黄、龙葵、水芹、角蒿、马齿苋、白头翁野菊、百瑞草等。化痰止咳药有旋覆花、半夏、荆条、款冬、马兜铃、柽柳、槲寄生等。健脾化湿药有苍术、苍耳、华忽布、山马兰等。消导药有山楂、核桃楸、火绒草、韭白(小蒜)等。泻下药有大麻、大黄等。收涩药有臭椿、麻栎。驱虫药有鼠李、苦参、萹蓄、漆树等。渗湿利水药有猪苓、蜀葵、合萌、播娘蒿、石竹、灯心草、问荆、车前、地肤、狗尾草等。祛风湿药有毛豨莶、秦艽、文冠果、穿龙薯蓣、糙苏(铁棒锤)、杜松、华北鸦葱、瘤果地构叶、中华鳞毛蕨等。理血药有地榆、茜草、白茅、麦瓶草、二色补血草、侧柏、槲树、瓦松、白屈菜、益母草、萝藦、夏至草、狼尾珍珠菜、柳叶菜、草芍药等。补益药有甘草、党参、马兜铃、何首乌、黄精、菟丝子、心叶淫羊藿、柏树籽、酸枣、野枸杞、构树、蒺藜等。

食用植物(包括菌类)。延安森林食品资源大致可分为食用菌、山野菜和果实三类。食用菌中的羊肚菌、松茸菇及猴头菌,是为珍品。羊肚菌在天然林区均有出产,松茸菇仅在黄龙山林区的部分成过熟油松林下产出,猴头菌极为罕见,主要生长于栎类树干。黑木耳和灰木耳天然林区分布比较普遍。其他食用菇类在特殊地段、个别年份,也有零星产出。山野菜在林区广泛分布的主要有苦菜、苣荬菜、韭白(小蒜)、蒲公英、水芹、牛蒡、平车前、马齿苋、野韭菜、茵陈蒿、地笋、蓟(刺儿菜)、灰绿藜等。果实类普遍分布的主要有橡豆(栎类果实)、板栗、野山楂、沙棘、杜梨、胡颓子、牛奶子(忍冬)、蕤核(小马茹)、欧梨、酸浆、鹅绒藤、文冠果、山杏仁、酸枣等。榛子,仅在黄龙山、桥山林区南部零星分布,产出量很少,丰产年份也比较少。

蜜源植物。天然林区蜜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花期长,春夏秋三季皆有花,载蜂量可达50万群以上,养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蜜源植物约有500余种,主要的有狼牙刺、五倍子、椴树、北京丁香、栾树、漆树、杜梨、野山楂、各类海棠、绣线菊、栒子、胡颓子、山荆子、荆条、酸枣、草木犀及菊科的多种草本植物等。

面对如此珍贵的绿色宝库,近年来各级林业部门不断加强和改善天然林保护工作。延安市林业局自2015年初开展了森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及管护手段现代化建设,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陕西省延安航空护林站落户桥山林区、森林武警平凉支队进驻黄陵、国有林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无人机巡护事业取得较大进展。陕西省林业厅2015年开始谋划建立桥山国家公园,范围包括延安所有天然林区在内,总体规划(草案)已经编制完成。国家林业局在1999年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通过改革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镶嵌在黄土高原腹地、红色革命圣地的这颗绿色生态明珠,将会更加璀璨夺目!

参考书目或资料:

1、《陕西树木志》牛春山主编,陕西林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

2、《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近自然造林》朱清科、张岩、赵磊磊、秦伟、刘中奇等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3、《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综合论证报告》李卫忠等2011年著;

4、《黄陵药用植物》田春民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5、《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的研究》王向川2010年著,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